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周报:苹果AI手机及华为三折叠发布 看好硬件创新与换机周期共振带动产业链机遇

AI:OpenAI 正式发布了o1 模型, 模拟人类处理问题。1)技术: o1 在回答用户问题之前会进入拟人化思考模式,生成一个较长的内部思维链,使回答的内容更加准确。其核心技术主要使用了密集型、流程导向的验证奖励模型搜索,以及自适应地更新模型对响应的概率分布两种方法。这使 o1 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识别和纠正错误,学会将复杂的步骤解为更简单的部分。2)性能测试: o1 在测试中表现优异,超过了GPT-4o,是现役最强的超复杂推理大模型。在 GPQA Diamond 的测试中,o1 的表现超过了人类博士专家的表现。在编程问题方面, o1 超过83%的专业人员。在数学竞赛中,GPT-4o 平均只能解决 12% 的问题,而 o1 平均能解决74% 的问题,o1的成绩超过了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的入选分数线。3)缺陷: o1 目前还不是多模态模型,并且由于消耗算力过高,面临API 接口价格昂贵的问题。

苹果发布会: 1) iPhone 16:芯片方面, iPhone16 Pro 系列搭载了A18 Pro仿生芯片。全新的神经引擎相较于A16 的机器学习速度最高提升2 倍。A18 采用3nm 技术打造, CPU 速度比A16 快了30%。但所需电力减少30%。A18 Pro 支持硬件加速光线追踪功能。摄像方面, 全系增加了名为“Camera Control”的拍摄快门按键 ,Pro 系列搭载了4800 万像素主摄;价格方面,iPhone 16 5999 元起,iPhone16 Pro 7999 元起。2)Apple Intelligence: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与先前发布一致, 十分注重用户隐私保护, 将于10 月在美国市场推出英语测试版,中国大陆市场或将于2025 年上线。Apple Intelligence 可以在手机上跨语言、图像、动作和个人背景进行操作。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 righi 表示用户手机的数据绝不会存储, 也绝不会与苹果共享。3) 智能穿戴: 手表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10 搭载了四核神经引擎的S10 芯片, 屏幕面积增加了30%。同时厚度仅9.7 毫米,比前代薄10%;重量比前代减轻10%。它配备了更大的充电线圈,充电30 分钟就可让电量达到80%,续航时间长达18 小时。耳机方面,AirPods 4 搭载H2 芯片, 帮助减少环境噪音。AirPods 4 的充电盒体积较上一代减少10%以上。AirPods Pro 2 在所有聆听模式下默认开启一项名为“听力保护” 的新功能。AirPods Pro 还将内置临床级非处方助听器功能, 用户接受听力测试后,Ai rPods Pro 可以轻松变成个性化的助听器 。

智能手机:1) 市场: IDC 9 月11 日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预测报告显示,预计 2024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1,068 万台, 同比增长 52.4%;至 2028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会超过 1,700 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8%。IDC 预计,未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将会长期占据全球 40% 左右的市场份额。2) 折叠屏: 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发布Mate XT 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屏幕采用多向弯折柔性材料, 外折部分抗拉伸, 内折部分抗挤压, 表面采用非牛顿流体材料,实现双重抗冲, 内侧是业界最大的UTG 玻璃。折叠系统搭载“华为天工铰链系统”, 实现了双轨联动,等于是将一部外折和一部内折相结合, 采用“ Z” 字形方案。华为三折手机提供16GB+256GB,16GB+1TB 等多存储版本。售价分别是 19999 元起。

PC: 1) 新机方面,联想 YOGA Air 15 Aura AI 元启版笔记本,全球首搭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 采用联想最小主板打造AIPC;微星展示 Prestige / Summit 笔记本电脑,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V 系列处理器的全新 Windows 11 AI+ PC 笔记本产品。这款机型采用镁铝合金制成,整机重约 1.5kg,支持多种 AI 功能。 Summit 13 AI+ Evo 主要面向商业领域。2) 2024 年全球笔电出货量将达1.74 亿台,较2023 年增长3.7%。据集邦咨询预测,由于地缘问题与经济影响,消费者在预算分配上趋于保守, 换机需求主要集中在入门级消费市场和教育市场。3)微软ARM芯片架构的AI 笔记本电脑在2025 年出货年增长率将高达534%。据Omdia 预测, 微软ARM 芯片架构的AI 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从2024 年的八十万台跃升至2029 年的五千八百万台。生成式AI 技术降低创作者市场的准入门槛和PC 品牌与苹果竞争创作者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微软ARM 芯片AI 笔记本电脑快速出货增长。

面板: 1) 9 月TV 面板价格降幅收窄。头部面板厂或于10 月停产检修,价格或将趋于平稳。如若最终落实, 面板厂商库存水平有望去化,同时推动供需环境由宽松转向平衡,对价格维稳将发挥关键作用。2) 中尺寸: 和辉光电已量产出货国内首款27 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 拓宽了AMOLED 显示屏的应用场景。在桌面显示器领域, 和辉光电表示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27 英寸4KAMOLED 桌面显示器面板,目前该产品已向客户量产出货。3) 小尺寸: LTPO OLED 功耗更低,我们认为或将成为生成式AI 浪潮下智能手机的首选屏显方案。与LTPS OLED 相比, LTPO OLED 的漏电流更低,可以在低于30Hz 的刷新率下低功耗运行。Omdia 预计,到2031 年LTPO OLED 显示面板需求将达到5.2 亿片, 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约为8.0%,其在智能手机OLED 面板出货量中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52.0%,超过低温多晶硅( LTPS)OLED。4) 上游方面: 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市场的份额已增至73%, 主导地位不断增强。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需求中的份额已增至73%,这被解读为夏普位于日本堺市的第10 代液晶工厂关闭的结果。5) 厂商业绩: LG Display 积极重组业务结构,亏损收窄71.6%。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11.9612 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0.7%,营业亏损也从上年的1.9798 万亿韩元降至5631 亿韩元,亏损收窄71.6%。LG Display 正在积极重组其业务结构,计划进一步扩大OLED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上半年OLED 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0%,同比提高7%。

建议关注:

消费电子材料:创新新材(与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维权)世华科技;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 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闻泰科技(维权)领益智造蓝思科技博硕科技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长盈精密国光电器长信科技、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港股) 、东山精密德赛电池欣旺达信维通信科森科技环旭电子兆威机电(机械组覆盖)、比亚迪电子(港股)、智迪科技雷柏科技、创新新材(与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连接器及线束厂商: 连接器及相关:立讯精密、华丰科技中航光电鼎通科技(通信组覆盖)、博威合金;线束:沃尔核材新亚电子兆龙互连金信诺电连技术;被动元件: 上游原材料:洁美科技/国瓷材料(与化工组联合覆盖);MLCC: 三环集团/风华高科/达利凯普;电感:顺络电子/麦捷科技/铂科新材(金属材料组覆盖);晶振:泰晶科技/ 惠伦晶体;面板: 京东方、TCL 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马A联得装备( 与机械组联合覆盖)、精测电子(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奥来德鼎龙股份(与基础化工组联合覆盖)、莱特光电( 化工组覆盖)、清溢光电菲利华深科达颀中科技汇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钰韦尔股份中颖电子易天股份

CCL&铜箔&PCB: 建滔积层板、生益科技金安国纪南亚新材华正新材中英科技嘉元科技(电新组和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诺德股份(维权)德福科技方邦股份、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沪电股份( 与通信组联合覆盖)、景旺电子胜宏科技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 科瑞技术(与机械组联合覆盖)、智立方(与机械组联合覆盖)、思林杰大族激光赛腾股份杰普特华兴源创博杰股份荣旗科技天准科技( 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凌云光、精测电子( 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博众精工(机械组覆盖);

品牌消费电子: 传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创新(与家电组联合覆盖)、小米集团(港股);折叠屏产业链: 东睦股份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股份、凯盛科技、长信科技、长阳科技汇顶科技汽车电子: 电连技术、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达德赛西威菱电电控(维权)湘油泵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保隆科技( 汽车组覆盖)、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经纬恒润伯特利(汽车组覆盖)、中鼎股份天润工业中科创达( 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诚迈科技、小鹏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理想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蔚来、上汽集团( 汽车组覆盖)、比亚迪(汽车组与电新组联合覆盖);

自动驾驶: 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 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经纬恒润、保隆科技( 汽车组覆盖)、伯特利( 汽车组覆盖)、大华股份海康威视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泰国旅游信息网 » 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周报:苹果AI手机及华为三折叠发布 看好硬件创新与换机周期共振带动产业链机遇

评论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