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美联储减息,香港楼市要触底反弹了吗?

联储局「超预期」减息0.5厘,汇丰、中银等随即跟进「减P」(下调最优惠利率)0.25厘,对于本港楼市、股市、企业以至宏观经济,不啻为久旱逢甘露。然而,楼市面临供应积压、信心低迷等结构性问题,单靠减息恐怕不足以扭转局面。不少地产业界人士期望港府把握「联储局放水」契机,在《施政报告》推出稳定楼市措施,避免市场继续「一潭死水」,拖累整体经济。不过「加甜」太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当局「出招」须小心拿捏力度。

直到本周初,利率期货市场仍显示投资者压倒性预测联储局只会减息0.25厘。及至外号「联储局线人」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发表独家报道,透露局方对于减息四分一厘或半厘「十五十六」,市场人士才惊觉「事不寻常」。

果不其然,联储局在本港时间周四凌晨宣布减息0.5厘,某程度上让市场「又喜又惊」。一般认为,联储局减息或加息的预设(default)幅度皆属0.25厘,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会「超标」。但若把镜头稍为拉远,便会发现0.5厘这个数字并非那么罕见。例如自1990年以来,联储局合计减息50多次,其中18次的幅度达0.5厘(对上一次是2020年3月抗疫期间),此外「劲减」0.75厘和1厘也各有两次。而在加息方面,期内加幅达0.5厘和0.75厘的次数分别为6次和5次。

无论如何,一举减息半厘确实不是最常见情况,因此部分人担心局方是否看到一些「不祥征兆」,忧虑经济即将「出事」。不过,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强调,未见任何迹象显示美国经济步向衰退,此番大手减息主要因为此前两年把息率由0厘加到5.5厘,已成功遏抑通胀,因此现在有需要把限制性货币政策稍为放松,以免「落后于周期变化」。

供需失衡 消化存货需时

事实上,随着美国通胀率回落至2.5%,同时失业率突破4%,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联储局早于7月份便应开始减息,现在已经「略迟」。再考虑到10月份并无议息会议(下次议息在11月),因此今趟一次过减0.5厘,可视为「补数」再加「预减」,由此角度看就似乎比较合情合理。

对香港来说,联储局大手减息无疑属喜讯。事关过去几年本港经济疲弱,原需放水接济,在联汇制度下却被迫「硬食」美国利率飙涨,犹如一个病人「寒底再食泻药」,难免衰多几钱重。现在终于等到美国货币政策由紧转松,恒生指数昨日急升2%庆祝,自8月份低位以来累计反弹约8%。同时,随着汇丰、中银等即时跟进「减P」0.25厘,供楼人士立刻减轻负担(假设30年按揭,每百万元贷款额每月供款减少约145元),以新世界(00017)、领展(00823)为代表的一众「重债」地产商也能纾缓财务重担。

然而,相较于息率高低带来的周期性影响,本港楼市以至经济皆面临不少结构性挑战。这就像一个长期病患者「停服泻药」之余,还须针对病症治疗、固本培元,才可让身体再趋强健,否则恐怕只能「吊着半条命」。

在楼市方面,结构性挑战关乎供需失衡,未来3至4年一手私楼潜在供应量达11万伙,同时市场信心持续疲弱。按去年一手销量1.07万伙计算,假若销情未见反弹,那便需要长达10年才可消化这批货源,还未计期内政府继续卖地带来的额外供应。减息固然有利于楼市需求,包括让买楼人士更易「计数」,但这种刺激相信未足以扭转供需格局。

就好似今年2月份港府宣布全面撤销BSD、SSD等「楼市辣招」,部分市场人士也曾憧憬楼市一举转势。惟事实证明,单靠「撤辣」未能解决结构性问题,结果楼价在昙花一现短暂反弹过后,很快重陷跌浪,今年累积跌幅已近8%。

正因如此,除非美国即将重返接近0厘的QE超低息年代,否则息率若只是由5.5厘调降一至两厘,本港楼按利率料将维持于3厘以上,未必能够创造充分需求以吸纳庞大供应。

无可否认,若以普罗大众负担能力计算,本港楼价仍属偏高水平。根据国际调查机构Demographia今年最新统计,按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数,本港市民「不吃不喝16.7年」才可支付楼价全款;尽管这个数字已较2021年高峰期(23.2年)显著回落,却继续是全球主要城市之冠。

出招倘过重 恐重燃虚火

讲到底,楼价向来是本港社会一大头痛难题,「升又烦,跌又烦」,暴涨或急泻皆非好事。尤其是本港宏观经济已经偏弱,今年上半年一手私楼动工量仅4335伙,创10年新低,不但大批建筑工人「冇工开」及「被欠薪」,还拖累中介、家电、物流、装修等不少下游行业。同时值得留意的是,楼价由2021年高位已回落近三成,倘若继续一泻如注,负财富效应将令整体经济及各行各业更难复苏。

由此角度看,政府一边维持短期楼价相对平稳,一边适度增加长远房屋供应,以协助市民安居乐业,相信才是最符合社会利益。适逢特首李家超下月发表《施政报告》,业界期望港府把握减息契机「加甜」,推出进一步稳定楼市措施。例如有论者建议为年轻人重推「首置贷款」,又或者容许首置人士提取部分强积金支付首期,以及为「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增设住宅投资额度等。可是这些「甜招」皆如双刃剑,如「落药」太重,便有机会重燃楼市「虚火」,当局须小心权衡考虑。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转自:信报手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泰国旅游信息网 » 美联储减息,香港楼市要触底反弹了吗?

评论

9+5=